誦經|是修行,也是日常
祖師替我們安排功德,幫助真正需要的眾生
有時候,我們會好奇,我們每天這樣誦的經,到底幫到了誰?真的有人收到嗎?還是只是我們自己在那裡念,念給自己聽?
這個問題,其實祖師曾經在一次超度法會裡,親自給過我們答案。那一次,法會進行到送令的時候,祖師說:「祂不只是送走了今天特地前來參加的祖先, 祂同時也一併送走了附近所有的孤魂野鬼。」他們的存在,也許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察覺到。但是祖師知道。祖師知道他們在哪裡、知道他們的困境、知道他們的渴望。
所以,那一次法會上,祖師就把我們全場誦經的功德,分給了這些無形。當我們把功德交給祖師作主,祂就會替我們分配到最正確、最迫切的地方。
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誦完經,會恭恭敬敬地說:「此經功德,請祖師作主。」 這句話背後的意涵,不只是儀式上的習慣,而是一種信任。我們相信祖師最知道現在誰最缺、誰最急、誰最需要經文的力量。也許他因此得以重新投胎做人,展開新的人生。
我們不知道,那一本經是哪一本。也許是你每天習慣誦的《金剛經》,也許是你臨時心血來潮唸的《普門品》。所以我們只要穩穩地念下去,不間斷、不懷疑, 把功德交給祖師。這,就是最有力量、最有價值的誦經方式。
轉換心態,讓誦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
很多門生會覺得,念經是一項功課,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,有時候還會覺得壓力大。
其實,祖師希望我們能換個角度看待誦經。
誦經不是負擔,而是一種佈施的機會,是一種讓生活更平順的力量。祖師也鼓勵我們,把誦經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隨手做功德,不需要刻意,也不需強迫自己。這樣念經,才是最自在、最真實的修行。
在這場溫馨的分享中,多位修行者敞開心扉,談論自己與誦經的緣分與體悟。
從最初的陌生與抗拒,到後來的沉浸與喜愛,每位門生分享的故事都展現了誦經不只是宗教儀式,更是一場心靈的轉化與自我修煉。
門生CH就分享,剛開始要念經的時候,就覺得為什麼要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念經,尤其她念的速度很慢,一本金剛經加上玉皇真經,就要花上三個小時。後來轉個念頭思考,這是累積功德的方式之一,加上一旦克服焦躁的心念,並且將經文念熟悉之後,速度變快許多,生活也慢慢獲得些變化,漸漸地習慣把念經當成生活的日常。
S分享她最初接觸的是《福德經》,其中一句「伯公」讓他感受到經文的可愛與親切。隨著誦讀的深入,她也逐漸愛上《五斗經》,認為這部經涵蓋宇宙觀、生命觀、陰陽五行等深奧內容,並透過東斗、西斗、北斗、南斗的星宿對應人體與命理,傳遞希望與勇氣,驅散孤獨與焦慮。他形容誦完《五斗經》如同充電般,精神飽滿。
除了《五斗經》,也有門生推崇《清靜經》,在心情不穩或起心動念時誦讀,能幫助自己回歸平靜,穩定靜坐狀態。
H則談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面對育兒與養狗的挑戰時,常透過念誦《東嶽經》來懺悔與釋放罪惡感。她形容誦經如同向祖師訴說煩惱,是一種心靈的療癒。從一開始的抗拒,到如今每天誦經,她的轉變來自祖師的提醒與自身的臣服。
透過門生的分享,我們可以知道:
誦經,是我們與祖師的連結,也是心靈的力量
誦經,不只是念字句,更是一份慈悲與智慧的傳遞。
無論你是資深的門生,還是剛開始接觸誦經的新朋友,都願意踏上這條路,就是最美好的開始。
當你願意每天打開經書,放下心中煩憂,用誠心念出每一句經文,祖師的護持與祝福會一直陪伴著你。